Product category
對微量氧分析儀的日常維護是確保其測量精度、穩定性及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。日常維護需結合儀器結構(氣路、傳感器、電路等)和使用場景,按固定周期執行以下操作:
一、氣路系統日常維護
氣路是樣品傳輸的核心,污染或堵塞會直接導致測量誤差,需重點關注:
氣路清潔與吹掃
每日開機前,用高純惰性氣體(如 99.999% 氮氣)吹掃氣路 5-10 分鐘,清除殘留的水分、雜質或前次測量的殘留氣體(尤其測量高氧樣品后,需吹掃至儀器顯示接近 0)。
每周檢查氣路管材(不銹鋼、聚四氟乙烯管)是否有破損、老化或接口松動,若發現漏氣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觀察是否冒泡),立即更換密封墊或管材。
預處理部件檢查
過濾器(除粉塵):每日觀察濾芯是否堵塞(如樣品氣流量明顯下降),若堵塞需及時更換(濾芯材質需與樣品兼容,如聚四氟乙烯濾芯適用于腐蝕性氣體)。
干燥器(除水分):每周檢查干燥劑狀態(如硅膠干燥劑由藍色變為粉紅色,說明失效),及時更換或再生(如加熱活化硅膠),避免水分進入傳感器(電化學傳感器遇水會短路,氧化鋯傳感器遇水會導致陶瓷開裂)。
減壓閥與流量計:每月校準流量計精度,確保流量穩定在儀器規定范圍(如 0.5-2L/min);檢查減壓閥是否漏氣,避免因壓力波動影響樣品傳輸穩定性。
二、傳感器日常維護
傳感器是測量核心,不同類型傳感器維護重點不同,需針對性操作:
傳感器類型維護要點周期
電化學傳感器1.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氧(>1000ppm)或腐蝕性氣體中,防止電極中毒;
2. 檢查電解液是否干涸(部分型號有觀察窗),若液面低于刻度線,需按說明書補充專用電解液;
3. 發現響應速度變慢(如通入標準氣后讀數長時間不穩定),可能是電極老化,需提前更換。每日觀察,每月檢測響應速度
氧化鋯傳感器1. 開機時確保升溫過程平穩(避免驟熱),關機后需待溫度降至室溫再斷電,防止陶瓷元件開裂;
2. 每周檢查加熱絲電阻(用萬用表測量),若電阻異常(偏離額定值 ±10%),需更換加熱組件;
3. 若樣品氣含硫(如 H?S),需縮短維護周期(硫會導致氧化鋯晶格中毒),定期用高純氧灼燒(300-400℃下通入少量氧氣,去除硫污染)。每日檢查升溫曲線,每周測加熱絲電阻
順磁式傳感器1. 避免劇烈振動(磁路偏移會導致精度下降),每周檢查安裝固定是否牢固;
2. 每月用軟布擦拭傳感器外殼,防止粉塵堆積影響散熱(部分順磁傳感器依賴溫度穩定)。每周檢查固定,每月清潔外殼
三、電路與外觀維護
電路系統檢查
每日開機后觀察儀器指示燈、顯示屏是否正常(如無亂碼、無報警閃爍),若出現電源故障(如突然斷電),需檢查電源適配器是否損壞,避免電路短路。
每月用干燥軟布擦拭儀器表面及接口,防止粉塵堆積導致接觸不良(尤其串口、USB 接口)。
數據記錄與異常跟蹤
每日記錄測量的零點漂移(通入高純氮氣時的顯示值)和量程偏差(通入標準氣時的誤差),若漂移超過允許范圍(如零點 > 0.5ppm,量程誤差 >±5%),需提前校準(而非等到定期校準周期)。
建立維護日志,記錄更換的部件(如濾芯、干燥劑)、校準時間及異常現象(如傳感器響應變慢的日期),便于追溯問題根源。
四、定期維護(非每日但需固定周期執行)
校準驗證:每 1-3 個月(根據使用頻率)用標準氣驗證校準有效性,若偏差超范圍,立即重新校準(校準步驟同前:先零點,后量程)。
傳感器壽命評估:電化學傳感器使用 1 年以上、氧化鋯傳感器使用 2 年以上時,需通過多次校準確認精度是否達標,若頻繁校準仍無法滿足要求,及時更換傳感器(超期使用會導致數據不可靠)。
氣路深度清潔:每 6 個月拆卸氣路接口,用無水乙醇沖洗管路(不銹鋼管可超聲清洗),去除內壁吸附的油污或有機物(尤其測量含烴類氣體后)。
五、特殊場景維護注意事項
測量腐蝕性氣體后:需立即用高純氮氣吹掃氣路 30 分鐘以上,防止殘留氣體腐蝕傳感器(如氯氣會破壞電化學傳感器的電極)。
長期停機(超過 1 周):關機前用高純氮氣吹掃氣路至零點穩定,斷開電源后,將傳感器密封在惰性氣體環境中(電化學傳感器需避免干燥,可保持少量濕潤),再次開機時需延長預熱時間(比常規多 30 分鐘)。
通過以上日常維護,可最大限度減少儀器故障(如氣路堵塞、傳感器中毒),確保微量氧分析儀長期保持 ±1% FS 以內的測量精度,延長核心部件壽命。維護時需嚴格遵循說明書,禁止私自拆卸傳感器或電路模塊(尤其是氧化鋯傳感器的高溫組件,避免燙傷)。